2007年4月12日,星期四(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一版:精华新闻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本报记者作客“浙江在线”开展报网互动
网络放大关爱流浪孤儿之声
见习记者 李道演

  本报讯   热心人士在春日阳光下会聚,爱心之音在网络空间上传播。昨日下午,本报和“浙江在线”网络媒体首次实现报网互动,在浙江日报新闻大楼举办了主题为“流浪孤儿,敢问路在何方”的网上直播讨论会,本报总编杨永敏和采写相关报道的记者、省关工委青少年英才奖励基金会秘书长沈国华、浙江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马建青、浙江五联律师事务所主任童松青律师会聚一堂,与网友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保护、关爱流浪孤儿。
  流浪孤儿小卢的遭遇经本报连续报道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省关工委、律师、企业家等都给予了热心帮助,但流浪孤儿监护权缺位问题引起了大家更深层次的思考。
  报网互动网上直播气氛热烈。截至直播结束时,共有3万多网友观看了视频,“关爱流浪孤儿”的专题点击率更是高达6万多人次。网友纷纷通过互联网参与讨论、提问。网友“爱心使者”说:“我见过很多流浪儿童在街头乞讨,觉得他们的身世很可怜。这些小孩子一般都是被人贩子利用的,有关部门应严厉打击这些幕后黑手。网友“快乐万岁”提出了自己的担心:“有些流浪孤儿已习惯于通过偷窃等不劳而获的手段生存,是否需要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
  嘉宾们从各自专业角度对网友提问进行了分析和回答。“从心理学角度说,像小卢这样的情况,他既需要物质上的帮助也更需要精神上的帮助。前者我们可能会比较重视,但是后者我们更不能忽视。”心理专家马建青说。对于如何解决流浪孤儿这个社会问题,沈国华秘书长表示需要全社会共同予以关注并建立一套完善的帮助机制,而童松青律师更是直接从法律层面为大家分析了流浪孤儿的监护人问题。
  “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我们也将进一步努力合作,让每一个流浪孤儿能够生活在幸福的阳光下。”直播结束后,“浙江在线”总编辑陈建华和本报总编杨永敏共同祝愿首次报网互动成功,为今后的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共同承担起媒体报道的社会责任。